「他看出這條河繼續不斷地流著,流著,然而它仍在那裡,並未流失;它總是保持著老樣子,然而,它又時時更新,沒有一瞬的停滯..」
「他向它學會了如何聆聽,如何平心靜氣地諦聽,如何心胸開敞地諦聽,既不煩倦,亦不希求什麼,既不批評,亦不亂提意見...」
「許多人都跟落葉一樣,在空中隨風飄蕩,經不住幾下翻轉就落到了地上;只有少數人像太空裡的明星一般,循著穩妥的軌道運行,風雨影響不了他們,因為他們的本身之中自有自己的指標和道路!」
~赫曼.赫塞( Hermann Hesse,1877-1962,德國 )《流浪者之歌(悉達求道記)》
初次造訪完王瑞榮大哥的荔枝園後的一週,在市集一角裡與他深談,我的腦袋裡不斷浮現出長河的畫面,生命之河轉讓我想到《流浪者之歌》。
這一切皆起源於在果園遠眺可以望見遠處的河流滙集,在災難頻傳的土地上,更讓我想到人與自然的關係.我們是否學會了傾聽大地的聲音,宇宙萬物的呢喃。
至少,在王瑞榮的果園裡,我發現他會花心思與園裡的植物,昆蟲溝通的。
圖中"人"字的建物是南二高的斜張橋,在這個角度看來,就像個大大的"人"字。就像人習慣在自然中突顯自己。
耕作理念
王瑞榮說:對我來說,有機就是”道法自然”,身心思想及行為皆回歸自然,都是有機。
他希望以永續的方式經營,不是以每4、5年砍掉重種的方式操作,他的觀念是,有機農場就是要傳子傳孫的,希望能將農場代代傳承下去。
可以薪傳的老欉荔枝樹
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北部有機店跟他提到,有個有機農夫以自然農法種植鳳梨50多年了,世代傳承,他的栽種鳳梨不翻土僅除草,但他的鳳梨卻能讓人有一口咬下去感動到想哭的口感.
果園內皆是以草生栽培法種植
我羨慕王瑞榮能在這大河滙流的地方停佇,他是否也如悉達多一樣向河學習,向自然傾聽。真正的農夫能傾聽自然的聲音,植物的聲音,知道自然植物向我們傳達的是什麼,而不是永不間斷的噴藥與施肥。正如同流浪者之歌寫的~
「許多年來,他一直沒有知道,每一陣風、每一片雲、每一隻鳥、每一條蟲,莫不皆與他所尊重的這條河一樣的神聖,一樣的無所不知,一樣的可以講經說法。」
雨淋過的荔枝新梢
為什麼來做有機
終於,悉達多心中的夢想將他喚醒了。「我坐在這兒,坐在我的芒果樹下,坐在我的遊樂園中。必要嗎?適宜嗎?難道不是一種愚昧之舉嗎?」終於,他揮別擁有的一切繁華富貴,再次消失。
王瑞榮的求道之路也從年輕即開始,他追尋過幾個不同宗教的腳步,尋求心靈的真知。這讓他在有機的道路上,除了技術外,還有更多的哲學上的思考。
做有機的因緣應該是起於王瑞榮本身對兒時在山林的親切記憶,一種回歸自然的不可逆的吸引力,覺得對的就去做,沒有刻意一定要做有機,不像別人一樣發大誓願來做.他僅過自己想過的生活,而這種生活並非金錢可換來的,他希望不僅種有機,生活上也是有機,連思想也有機.
王瑞榮最早是民國89年開始在鳳山種芒果,那原本是給別人種水稻的地,他們將地收回後,因為母親常說她們小時候是種什麼長什麼的,根本不需要噴藥,所以他們決定種芒果和一小部份的荔枝,開始接觸有機。因自己原非務農,不懂噴藥,擔心噴藥的危險,更覺得不健康,而且是自己想吃的水果,所以一開始就採用不噴藥的栽培,不顧忌別人的想法,在民國92年時,那塊地即已通過Moa國際美育基金會驗證(目前那塊地沒有了)。
園裡栽種練氣功朋友最愛的五葉松
94年,在舅舅引荐下,買下了在嶺口現在我們參訪的這塊地,面積是4分大,這是一塊都市人投資高檔套牢的地,土地己休耕了近二十年,土質極佳,雖然在山上,但是是塊平台地,不致有土石流失的問題,今年又增加了隔隣6分的流拍土地.
今年增加隔隣6分土地
前幾年的耕作很辛苦,日後生態逐漸平衡,栽種也愈來愈輕鬆,就是要以時間來換,他最津津樂道的是有株西印度櫻桃上長了許多蚜蟲,一直沒空去處理,沒想到幾天後來了瓢蟲幼蟲,幾週後蚜蟲全吃乾淨了,爾後他更注意農園裡的鳥,螳螂及鳥巢等生態指標。
園裡露天栽培的冬瓜,竟然沒有被果實蠅為害,生態平衡後的好處。
「他向它學會了如何聆聽,如何平心靜氣地諦聽,如何心胸開敞地諦聽,既不煩倦,亦不希求什麼,既不批評,亦不亂提意見...」
銷售
目前主要栽種的是黑葉種及玉荷包荔枝,多賣給熟客及北部的有機店,少量在高雄及微風市集(今年荔枝還不到微風市集即已售完,愛吃荔枝的朋友,明年可以提早跟他預約) 。
玉荷包有機栽種的少所以奇貨可居,種不出來的關鍵是因為玉荷包的生長特性容易授粉不完全,慣行農法的栽種大多是使用荷爾蒙來增加著果,增進果色. 使用荷爾蒙就能有錢賺,為何就有人不願意賺這個錢呢?
最後,再引流浪者之歌裡的兩句話,與大家分享~
「愛是世間最重要的東西。愛這個世界,而不是輕視這個世界,不是從此憎恨,而是要能以愛心,欽慕,以及尊重來看這個世界和我們人類本身以及所有的一切眾生。」
農場一隅的紫蘇
「許多人都跟落葉一樣,在空中隨風飄蕩,經不住幾下翻轉就落到了地上;只有少數人像太空裡的明星一般,循著穩妥的軌道運行,風雨影響不了他們,因為他們的本身之中自有自己的指標和道路!」
王瑞榮在他的有機路上,將一直依著自己的道路前行~
<圖.文 少鏞>
後記:造訪王大哥的農園,與他對談,聽到他對人生的體悟與生活的哲理,讓我覺得該把流浪者之歌翻出來重新看一遍,結果徧尋不著,跑了幾家書店尋書,卻發現像這樣的古典西洋文學書,多已排在書店的極小角落,而且很難買到,不曉得是因網路太方便了,還是古典文學已太沒落了.
悉達多求道記中的悉達多,並未直指我們在宗教上熟悉的悉達多太子,也非以宗教的態度書寫,我們宜以文學及哲學的角度來看.
之所以將悉達多與王瑞榮大哥連結,也非指王大哥已像宗教上的悉達多那樣得道澈悟,僅是單純引書中文字對照自然及心靈的美.推薦大家多了解有機農夫,多接近文學,故,本文自當沒有任何宗教色彩.